中心成功举办“新时代医保合理控费与药品供应保障”研讨会
通讯员 殷潇
6月30日,为促进我国卫生管理领域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由武汉大学www.365466.com、中国医促会健康保障分会、湖北省医疗保险研究会、湖北经济学院医疗保险改革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新时代医保合理控费与药品供应保障研讨会”在武汉召开。1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管理领域研究学者、医疗保险和卫生行政机构领导、医院管理者和业务部门专家齐聚武汉,一同把脉解读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的医疗改革政策发展路径和方向。湖北省人社厅高忻厅长进行开幕发言,会上人民大学李珍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宇教授、清华大学耿鸿武教授、北京大学管晓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房志武教授等多位卫生领域权威专家奉献了精彩的演讲。
在学术版块设置上,会议围绕“三医联动”主题展开,分为“三医联动”实施路径、药品公立医院集中采购改革方向、药品一致性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医保发展新趋势与合理控费措施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分为主题报告和点评讨论两个环节,安排专题学术报告讲者13人,主持8人,点评15人,内容涵盖“三医联动”理论和实践、药品集中采购、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药品一致性评价、合理用药管理、医疗保障体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运行等诸多领域。学术内容丰富、推陈出新,涵盖领域广泛又各具亮点,得到参会代表们的广泛好评。
“三医联动”实施路径单元中,江宇教授结合医药、医疗、医保的发展历史沿革,提出了新时代“三医联动”实施路径应抓住充分发挥医保局作用,更好实现医、保联动,运用好信息化+医联体的关键手段等三大要点。房志武教授立足于医药产业发展背景,提出包括慢病药品中心式供应改革、医保精细化控费、医生收入改革三大内容的药品福利计划(PBM)中国医改新模式。陈迎春教授结合三明医改实践,深度解构三医关系,提出“三医联动”需依赖于协同、需发挥医保杠杆、加强药品供给体系的监管。
药品公立医院集中采购改革方向单元中,管晓东教授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历程,重点介绍了药品采购目标和采购效应的差距,指出采购本身不是一种定价手段,而作为一种有效的控费手段,其作用是有限的。药品采购现存的问题主要源于其他领域改革的滞后,下一步采购改革方向需要服务临床合理用药,不能单兵突进,要多部门联合,并坚持集中采购。耿鸿武教授结合药品流通产业趋势把握,指出药品采购历史上存在的问题矛盾,尤其是招采行为法律界定等长期“痛点”,总结了各地创新采购模式,认为药品采购需借鉴国外GPO经验,基础是医保机制的完善,按病种付费是重要的推动力,将差价归医疗机构,能够调动医疗机构采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下一步需要建立动态的价格调整机制,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合理用药进行严格监管。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张欲晓博士作为点评人以回归、厘清、倾斜、共治四个关键词总结了药品采购发展趋势,认为药品临床价值、患者需求的回归、药品供应相关标准的理清、药品可及公平的重视及各利益方参与药品供应保障的共治理念,是未来提升药品供应保障的4个核心。
药品一致性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单元中,武汉市一医院张瑶院长、温州医科大学朱新波教授、武汉同济医院熊盛道教授、武汉市二医院邓艾平主任作为讲者介绍了自身实践、科研中对于临床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和现状的分析。温州医科大学朱新波教授从药理学评价角度,探讨了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紧迫性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参比制剂有效开展;剖析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本质区别;以及仿制药不能替代原研药的四种特殊情况,包括危重疾病,危重病患,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和不易控制的疾病等。
在医保发展新趋势与合理控费措施单元,李珍教授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长期存在的问题,认为医保体制的完善,需要保费由税务征收,统一管理基金,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制度间有效衔接;安全、有效、经济、适时的调整三个目录,建立平衡的治理结构,推动“三医联动“转向三医“良性互动“,由共治转向善治;下一步改革方向应从支付方式改革向支付制度改革过渡,以立法实现人人参保,需要简化的、支出型救助制度补充,探索减少居保参保人,增加职保参保人以“保障适度”的路径。人社部社保研究所赵斌博士认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当前医保工作重要任务,需要医疗卫生领域各方共同转变思想,核心是经济激励,数据是关键,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管理能力。
会场上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高校专家、政府官员、医院代表充分交流观点,碰撞出不少思想的火花,武汉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毛宗福教授进行了会议闭幕总结,他对于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与会专家表达了诚挚感谢,相信此次会议的观念碰撞将成为相关部门顶层设计的重要素材与依据。